整合营销传播:劝导消费者
劝导消费者购买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,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样的身影。
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案例,卖火柴的小女孩。
各位如果看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,应该知道,在整个故事里,并没有描述小女孩去吆喝“卖火柴”这件事。
一开始,描述她丢了鞋,然后说她连一根火柴都没卖掉,不敢回家,然后说她划着火柴取暖,在圣诞树下幻想,直至第二天被人发现冻死在夜里。
这故事主要说明了2点:
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,人情会更加的冷漠。毕竟大家可能都朝不保夕;另外一点,一个不会说话的销售,是很难成单的。
反观我们现在身边事情,我们经常在夜里看到一些卖花的小女孩。她们的言辞就犀利无比。
一开始她们会说“哥哥,哥哥, 你身边姐姐那么漂亮, 买多花送给姐姐吧“
潜台词是, 如果你不买花,就不承认她漂亮。
“哥哥,哥哥,今天是情人节,买朵花作为礼物吧,你们一定会幸福的”
潜台词是,如果你不买花,你不爱她,分得快。
当然,还有比较强硬的手段,比如,先把花递到你的手里,然后就一路的尾随说好话,反正他们是不接回花了。跟的烦了,消费者就摸口袋了。
不得不说,他们之中的确很好的掌握了人们的心态。但消费者却很容易反感,为什么呢?
因为,卖花这个动作很大程度上是对消费者的妨碍,人们很多程度是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。而且,这并不是一个正向的劝导消费者,而是变相的强加购买动作。人们在主观上会对这样的行为造成强烈的排斥感。
如果我们改变一些场景会取得怎么样的效果呢?
比如: 卖火柴的小男孩?
“哥,买火柴不?”,“............” 完全入不了戏。
故事告诉我们柔情卖点要找女性比较靠谱
比如:卖火车的小女孩?
“哥哥,买辆火车吧”, "............" 反差萌应该在适度范围内
比如:卖奶茶的小女孩?
“叔叔,买杯奶茶吧”, “......那个你好,我姓刘.......你用微信吗?”
比如:卖女孩的小火柴?
“下面通缉一名人贩,外号火柴,抢走女孩一名”
说几句专业知识吧:
我们在市场(广告)中,说服的目的是什么?
在最初级的目的是改变一个人对某件事物的态度。
那态度又是什么呢?
态度是一个人对某事正面或负面的感觉。
一个人的态度包涵哪些因素呢?
1.Cognitive(对某事的认识),包括知识,想法,信仰。
2.Affective(对某事的情感),包括感觉,评估。
3.Conative(对某事的意欲),包括行为倾向。
在逻辑端,人们会先遵循自己的认识,然后情感,最后是意欲。
但如果你对这领域不了解,人们会遵循认识>意欲>情感。
在说服方法上, 我们有一个叫Cialdinal的模型
1. 往复:广告嘛, 多看几次自会有印象。 观念也是,多听几次,自然就上头。
2.承诺与贯彻:人们在不了解确实前,往往会选择最小后悔值法..你给了保障,人们更愿意一搏。
3.社会的认可:大家都说好, 那就好吧。
4.讨人喜:(很多人在购物时,常说,行,你喜欢就行....)
5.权威:(砖家说行..... 我看...........这.......................)
6.稀缺性:(来晚了,你就没啦... 最后1个..... 冲动消费诱导型)
从中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劝导其实有5大要素:
1.信息强度
2.周边线索
3.观众的参与感
4.观众的定位
5.沟通形式
(在做IMC时,记得画好这5个,有机会对照一下)
最后, 给大家分享一个市场学比较罕见的公式(TORA):
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
b=influence existing beliefs
e=change existing outcome evaluation
i=add an entirely new outcome
A自然就是最后的Action数